11月9日,来自全国各地80余家单位选送的2000余只河蟹齐聚一堂,角逐全国河蟹产业界一年一度的“奥斯卡奖”。这是上海海洋大学第十五届蟹文化节暨2021年“王宝和杯”全国河蟹大赛的重头戏。
经过称重和专业评审,最终,一只体重644.8克的雄蟹夺得“蟹王”,一只体重473.6克的雌蟹获得“蟹后”,它们将被制成标本。
“蟹王”与“蟹后”(除标注外,本文图片均为 上海海洋大学 图)
2012-2020年的“蟹王”“蟹后”展示。 澎湃新闻记者 陈悦 图
蟹王、蟹后怎么选?
11月9日下午,蟹王、蟹后评选现场气氛热烈,各水产养殖单位选送的河蟹在舞台上一字排开,工作人员将河蟹挨个从水中捞出,静置30秒后称重,向现场观众展示,再由评委细致观察掂量,进行打分。
河蟹大赛评选标准
上海海洋大学研发了一套《中华绒螯蟹优质蟹评比软件系统》,蟹的肥满度由体重和体长决定,而雌雄蟹的最终得分则要根据肥满度、体重的平均值和标准差来计算。
参与比赛的河蟹
经过一番较量,“蟹王”“蟹后”均由来自江西省吉水县盘谷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河蟹夺得,其中雄蟹体重644.8克,雌蟹体重473.6克。
蟹王奖、蟹后奖
选蟹标准可量化,但普通市民又要如何选购?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副教授马旭洲介绍了以下妙招:
一是算,俗话说“九雌十雄”,农历九月吃母蟹,十月吃公蟹。
二是看,蟹背部要变绿,童子蟹“六月黄”指的是背部为黄色,而变绿说明性腺发育。吃蟹主要是吃三大部分:蟹肉,蟹黄(肝脏)和蟹膏(性腺),只有蟹背变绿才能享用到这三块。
三是掂,差不多大小的蟹放手里掂量,越重的越肥美。
四是比,蟹的背部和肚脐连接处越厚越好,俗话叫“开后门”,后门开得越大越好。
五是捏,捏蟹脚,如果捏不动就是好蟹,捏扁了就是肌肉没长好。
六是翻,让螃蟹背朝下,如果能翻过来,很有活力,则是好蟹,死蟹不能吃。
工作人员现场对河蟹进行称重。
上海河蟹经受“三重考验”仍迎丰收
随着全国河蟹养殖人员对良种、技术、水质和管理的重视,我国河蟹产业整体上产量平稳,河蟹养成规格和品质稳中略升,河蟹产业整体发展平稳。今年全国河蟹产量预计约80万吨,商品蟹的来源充足,高品质的品牌河蟹各有千秋,大规格、高品质的“双黄蛋”层出不穷。
现场蒸好的河蟹
“全国河蟹产业从上世纪60-80年代的‘天然放养’阶段,经过了人工强化养殖、生态养殖阶段,如今正朝向绿色养殖的方向发展。”上海海洋大学教授、上海市中华绒螯蟹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王成辉说,“全国河蟹已呈群雄争霸之势,生产成蟹的省市已达28个,河蟹的产量和效益趋于稳定。”
上海方面,今年的河蟹养殖生产经历了最强台风、最长高温(8-10月超过50天的30℃以上高温)和最早寒潮的“三重考验”,对河蟹产业造成了一定影响。但上海河蟹产业的技术人员和养殖人员积极“减灾救灾”和“因灾施技”,河蟹的整体规格、产量和品质均有所上升,仍迎来丰收之年。
今年上海参赛的河蟹单位有25家,约占全国的三分之一,涵盖上海崇明、松江、宝山、浦东、青浦、金山等所有上海养蟹区。相关人员表示,上海本土养殖大闸蟹已位于全国一线水平,上海蟹产业从良种覆盖度、技术集成度、市场欢迎度等方面都处于全国最前列。
上海的河蟹养殖面积受限,而市场需求巨大,上海本土的大闸蟹已是供不应求。虽然秋后高温时间长,河蟹育肥和上市时间迟于去年约10-15天,“蟹脚痒”发生晚,但近期气温降低,秋意浓浓,正是品蟹的最佳之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