东北喇蛄人工养殖关键技术
张希
东北蝲蛄( Cambaroides dauricus) 不仅有传承悠久、味道鲜美的蝲蛄豆腐,还是娱乐价值极高的观赏螯虾品种之一,具有很高的经济、观赏价值和很大的开发潜力。我国东三省对于东北蝲蛄的食用历史久远,消费市场有一定规模,近几年广东、天津、台湾等水族集散地对东北蝲蛄的需求逐年递增,亟待解决的人工养殖技术是制约东北蝲蛄发展的关键,因此,笔者进行了其人工养殖技术要点的初步研究,望为后续高效人工养殖工作的开展提供理论参考和依据。
一、养殖设施要求
1.养殖池的准备 选择直径2.5米、深1米玻璃钢制圆形缸作为东北蝲蛄成虾或幼虾的养殖池,设置进排水系统,形成微流水养殖环境。缸中央排水口安装长1米、直径0.2米的PVC管,PVC管上设直径1厘米的密孔。安装鼓风机、气盘等增氧设备,保障养殖期间溶氧>5毫克/升。放虾前应对养殖池及设备进行常规消毒处理,避免因养殖设施污染导致养殖事故的发生。
2. 防逃及躲避设施 因东北蝲蛄具昼伏夜出、避强光趋弱光和互残(蜕壳虾在无躲避物的环境下易被蚕食)的生活习性,躲避物的设置尤为重要。笔者试验了10厘米长毛刷、黑色过滤棉片、瓦片、伊乐藻、黑色遮阳网及圆柱密孔PVC管(放置养殖缸中心排水兼顾躲避功能)5种躲避物,后3种躲避效果佳,粪便、残饵易清理且能形成立体养殖,提高水体利用率。东北蝲蛄具备较强的攀爬能力,在养殖缸外侧用防逃网遮蔽,可有效解决东北蝲蛄的逃跑问题,降低其损失。
二、人工养殖技术要点
1. 养殖用水要求 东北蝲蛄属广温性动物,
当水温低于12℃或高于25℃时摄食量减少,低于6℃或高于27℃时停食,开始打洞越冬和避暑。经实验,东北蝲蛄的耐受水温为2~31℃,适宜生长水温 16~21℃,因此,在东北蝲蛄人工养殖期间,可根据生产季节和需求适时调整养殖水温,以达到高效养殖目的。
笔者监测了吉林省通化市野生东北蝲蛄的自然生长环境,生活水域的 pH 7.91、亚硝酸盐0.009 毫克/升、Ca 2 + 60 毫克/升、Mg 2 +12毫克/升。转至人工养殖后,试验养殖水体水温 17~18℃、氨氮达 0.9 毫克/升、亚硝酸盐0.15毫克/升时,养殖虾出现中毒现象。由于东北蝲蛄的自然生存环境水质清新透明,人工驯化养殖期间,对氨氮、亚硝酸盐的耐受能力差。因此,遵循其喜山地溪流的特性,模拟微流水养殖,对养殖水源进行水处理,pH 7.5~8.0,满足其对流水和水质的要求。东北蝲蛄对溶氧、pH、氨氮、亚硝酸盐等主要环境因子的耐受值需进一步研究。
2.养殖密度 东北蝲蛄的养殖密度要综合养殖水温、个体大小、生长阶段和养殖环境等要素进行适时调整。笔者试验了水温17~18℃,遮阳网和黑色毛刷为躲避物,5~9克/尾东北蝲蛄人工养殖80天,以25~35尾/米
3 的养殖密度为最佳,
互残率低且体质量增长快;水温 12~14℃,5~8克/尾虾养殖密度80~100尾/米3 、8~10克/尾虾养殖密度50~70尾/米3 。合理的人工养殖密度至关重要,需综合考虑养殖方式、环境的承载能力等诸多因素,在生态养殖的前提下达到效益最大化。
3. 饲养方法 东北蝲蛄属杂食偏肉食性虾类,应选择蛋白质含量高的人工配合饲料,但在进行亲虾营养强化期间,以投喂鱼肉为主,人工饲料、燕麦、黄豆为辅。东北蝲蛄在适宜水温下,处于生长关键期,日投喂量以饱食、无残饵为标准,避免饲料残留对水质造成污染。虾体长1~3厘米按体重10%~20%投喂,3~5厘米按体重5%~10%投喂,5厘米以上按体重15%投喂,早晚各1次,晚间投喂量占全天投饲量的80%,且根据天气变化及虾健康状况等因素调整。
4.日常管理 在养殖期间,要做好东北蝲蛄的疾病预防工作,包括日常的水质调节、护肝、肠道调理工作、监测水质变化、定期添加维生素C和益生菌等,确保养殖虾体健康,避免非正常的应激蜕壳,做好日常的巡逻检查和记录工作,如发现不良情况时应予以及时处理。
三、总结
在吉林、黑龙江等地已有部分养殖户尝试扩大东北蝲蛄的人工养殖,哈尔滨市农科院也积极开展了东北蝲蛄亲虾的培养、繁殖等相关工作,在掌握其生物学特性的基础上开展了人工养殖技术初探。虽然东北蝲蛄属于本地区土著虾类,能很好地适应本地气候和生态环境,但在养殖时也应掌握养殖关键技术、规范饲养操作、做好管理工作。同时,更深入地探究亲虾培育、人工繁殖、商品虾养成、疾病防治技术和养殖模式,全方位、多维度探索东北蝲蛄人工养殖技术,对恢复东北蝲蛄的自然群体数量、提高其产量、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。